——太和镇知耻后勇整改脱贫问题侧记
(本网讯)“在精准扶贫识别、退出不精准,贫困村整体脱贫还有一户未脱贫户危房改造未完成……”这是市、区2017年扶贫考核反馈问题向太和镇开出的整改清单,面对问题清单和主客观上的不足,太和镇坚持问题导向,以精准为标尺,用知耻后勇的态度、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伤的决心,强力推进问题整改。
用“绣花”的功夫整改销号
“全市2017年扶贫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大会上被点名批评”“书记在全区整改大会上作检讨”“反馈问题全市倒数……”7月5日,在太和镇2017年扶贫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大会上,一个个刺眼的数字,一串串振聋发聩的问题,敲打着每个人的心灵,会场俱寂,让人吸气都要小心翼翼。
怎么破除“顽疾”?“必须痛定思痛抓整改,消除思想上的顾虑、认识上的糊涂、政策上的无知、作风上的懒惰、私心上的作怪和能力上的软弱,下大力气以‘绣花’功夫解决工作不精准、不具体、不规范、不落实等突出问题,确保整改措施招招落地、整改成效处处‘生花’。”会场传来市包保太和镇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友安坚定的整改命令。
连日来,太和镇紧扣省、市、区交办的问题清单,举一反三、深查细究,对存在问题进行再排查、再诊断、再细化,从定整改目标、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时限、定整改责任四方面制定并执行整改方案。建立“盘点挂号、整改销号”制度,从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帮扶精准、产业扶贫等方面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让问题整改全覆盖、全方位、无死角,确保所有问题全部“清零”。
用非常之力扣好“精准扣”
从6月19日开始,太和镇组织开展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回头看”,计划用20天左右的时间,对全镇所有农业户籍常住人口,按照“严、实、准、细”的要求,通过开展群众民主评议、运用大数据比对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准度。
全镇22个村,700余名包保责任人,分成4片,不分白天黑夜,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村头、树下、庭院里,召开动态调整民主评议大会。
周俊是市工贸公司驻新屋村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长,半个多月来,他和村干部、驻村队员行走在大山里13个自然湾,他们严格按程序进行贫情分析、实地调查等工作,让识别过程和结果置于群众间,晒在阳光下。
“这次识别的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也客观公正,我心服口服。”7月6日,陈太村9组群众尹本财看着村上公示的贫困户名单感慨地说。
太和镇党委书记高建雄要求,贫困人口识别要一个村一个村过、一个点一个点查、一户一户筛,通过抓牢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巩固提升“四个环节”,确保贫困对象100%精准,扣好精准“纽扣”。
用约谈问责念出“紧箍咒”
“狠抓纪律作风建设,严肃纪律,压实责任,倒逼行业部门、包保单位和帮扶干部履职尽责,对工作责任不到位、影响全镇脱贫工作,一律就地免职,对不担当不称职不胜任的,坚决撤换。”这是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柯正方掷地有声的坚决态度。
6月25日,太和镇召开扶贫工作推进会,更加明确了承包领导、包保单位、驻村队员、包保干部的责任。要求所有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唱主角、打头阵、作表率,推动作风大转变。镇纪委印发通报5起,约谈2人,诫勉谈话2人,党纪政纪处分10人。成立了由镇纪委、党政办、扶贫办组成2个督查研判组,实行“督查研判常态化”。通过入户走访、收集民意、实地核查等方式,对22个村领导班子和扶贫工作开展“拉网式”精准研判,确保把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干部必须配硬”的要求落到实处;通过约谈、问责、免职、撤换等一道道“紧箍咒”,让工作纪律严起来、办事效率快起来、标准质量提起来。
用非常之功打出“组合拳”
“这一轮的数据清洗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按‘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把贫困户识别出来,真正让群众满意。”镇党委副书记黄文胜针对“争贫困”问题,在邱山村扶贫动态调整工作见面会上表态说。
“扶贫贴息贷款申请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你是贫困户,而且你愿意发展一定的产业,你就可以申请,无抵押免担保、三年期限、10万封顶,而且政府还会给你补贴100%的利息。”6月20日,在牛石片精准扶贫现场督办会上,副镇长黄开红向参会群众耐心解释“1+8”扶贫政策。
连日来,该镇市、区、镇、村四级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先后深入全镇256个自然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向群众广泛宣传本轮精准识别和相关扶贫政策。
![]() |
主办:中共梁子湖区委员会,梁子湖区人民政府;主管:中共梁子湖区委宣传部;承办:梁子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梁子湖区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4044号-1 鄂公网安备:42070202000022 联系人:刘迎春 联系电话:027-60699886 网站标识:4207020001 网站地图 点击总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