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梁子湖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 011217651/2016-17590 发文字号: 发文日期: 2016年03月01日
发文单位: 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16年03月01日
主题分类: 其他 效力状态: 有效
  
——2016年2月  日在梁子湖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梁子湖区经济发展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2015年梁子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在国家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区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核心,以梧桐湖“两型”社会展示区和涂家垴镇生态文明先行区为主平台,坚持“三严三实”标准,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全力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经济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全区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43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总收入完成3。543亿元,同比增长16。3%,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25 亿元,同比增长32。5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3。97亿元,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6。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1亿元,同比增长12。4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5 亿元,同比增长28。65%;外贸出口完成132万美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77元,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达到15000元,同比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均低于市控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态文明建设渐入佳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坚持全域绿化,东梁子湖162公里退让湖岸线500米全部植树,建成环湖水源涵养林带,实现“三边”植树全域覆盖,境内林地、湿地面积占比达到64。8%;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工程已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76个,基本完成涂家垴镇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各镇集镇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涂家垴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转运系统运行稳定,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100%。积极开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企业环境治理、环境噪声月整治、春秋两季秸秆禁烧等专项行动,实施梁子湖、涂镇湖围网拆除,环境整治力度空前,成效明显。加快推进涂家垴镇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建设,全面启动倪王营生态农舍改造、环湖自行车赛道、涂家垴镇码头一期等生态建设工程。美丽乡村示范村湾如火如荼,基本形成“磨刀矶至沼山环梁子湖沿线、沼山至太和幕阜山脉沿线、太和至涂镇牛梁公路沿线”三条示范线。全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3个、生态村15个,市级生态镇1个、生态村70个。东沟镇余湾社区被评为市级绿色社区,梁子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首届荆楚最佳景观乡镇。
(二)主导产业竞争力提升。以绿色、集约、高端为方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区一二三产业比为35。65:43。58:20。77。生态农业提质发展。凭借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强化创新驱动。全区新增生态农业示范基地43个、三品标识认证产品30个,生态农业基地面积、“三品一标”产品总数分别达到9。4万亩、57个。组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435家,创建省、市级农机示范合作社6家。在全国第十三届农产品交易会上,梁子湖区1号店特产中国梁子湖馆代表“互联网+”工程被农业部作为典型进行推介。沼山芦笋、铁皮石斛等一批优质产品已向国际市场拓展。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业全域发展。旅游软硬环境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积极开展大型旅游节庆营销活动,策划组织梁子湖高尔夫运动游、美丽乡村游、沿湖湿地观光游等旅游线路,成功举办捕鱼旅游节、太和红枫节、沼山采菱节等多个节庆活动。“美丽梁子湖·山水乡愁”旅游实现全域化、全年化发展。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6%。传统工业创新发展。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力促工业转型升级,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瑞华制药已完成新GMP认证,湖北耘森股份科技在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挂牌,柯氏米业、楚风竹韵、华龙冶金铸造等一批企业技改均在有序推进。东湖高新创意产业园成功引进企业15家。武汉康杰医疗器械项目顺利实现投产;湖北楚风竹韵公司被科技部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成功打开北京市场。全区新增规上企业4家,产值均过1000万元企业达到29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发挥梧桐湖绿色示范区引擎作用,严格市场准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医养结合、高端智造等高附加值产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东湖高新创意城、华中科技大数字PET-CT检测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梧桐湖校区、华夏学院、腾讯职业学院、健康物联网等项目纷纷签约或落户,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三)项目拉动后劲增强。以强化项目投资拉动为着力点,竞进提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领导挂帅,内引外联,政企联动,合力招商。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0个,实现到位资金52。5 亿元,同比增长28。65%。其中长江硅谷等大项目投资规模创造我区招商引资新纪录,港中旅、北方华录、中青旅、中国花谷、万亩有机稻、知音漫客、华师、华夏学院、腾讯职业学院等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凸显。二是新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梧桐湖新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功能明显增强,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三期、碧桂园假日半岛二期、梧桐郡、水乡小镇等社会投资项目以及518工程、人民医院、园区道路桥梁、绿化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推进有序。华中师范大学梧桐湖校区项目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即将在教育部立项,华夏学院、湖北旅游广电学校项目已启动建设。新区全年完成60个亿的投资任务。依托梁子湖区生态文明建设有限公司、山水乡愁生态旅游公司等多个生态产业投资主体,全面启动涂家垴镇“一镇三区”(涂家垴“千年古镇”、美丽乡村体验区、生态湿地公园区、滨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倪王营生态农舍改造、环湖自行车赛道、涂家垴镇码头一期等工程已全面启动。三是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有序。2015年全区纳入省市重点管理项目25个,完成投资47。69亿元,项目开工率及增速名列全市三区第一。鄂咸高速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已完成,即将动工,六十至铁山快速路项目已动工。四是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力度加大。2015年全区共实施中省投资项目五大类111个,总投资32亿元。争取国开行、省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支持,省农发行5亿元贷款的项目策划已完成,已策划11个总投资320亿元的PPP项目与国家开发银行融资对接,力促落实50亿元的融资计划。2015年全区经改口争取中省资金4549万元,同比增长98%。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十三五”项目策划和申报力度,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保障等四大领域共策划项目223个,总投资1149亿元,其中87个项目已顺利进入省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项目库。
(四)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以合力推进综合改革为重点,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内生活力。积极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全覆盖,承接完成2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70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区、镇、村三级联网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积极开展“合作社+金融”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土地经营权等“五权”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首批合同、权证已颁发到户,全区农村土地流转农户1。4万户,占总户数的 34。7%,累计流转总面积9。61万亩。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以污水处理PPP建设经营模式为突破口,加快燃气、人民医院等公共服务类项目融资。全面落实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委托会计代理记账管理、推行公务卡,农业综合改革、“村帐镇管”、村级“三资”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监督日益完善。
(五)民生福祉显著提升。以抓民生改善为根本点,提升保障,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开创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社保扩面征缴已征收入库908。08万元,适龄人员参保率达93%;累计发放养老金1816。65万元,发放率达100%;全区征缴城乡居民个人医保资金1255。12万元,比去年增长10。62%,参保率达88%。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936人,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102名“4050”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灵活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4560人。教育环境逐步改善,总投资853万元幼儿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2532万元“改薄”工作正在不断推进,学校信息化试点建设已完成。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梁子湖人民医院已开工建设,全区所有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全部实行电子化操作,“五化”卫生室达标率100%。全区共为16。8万人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公共基础设施功能提升。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60。65公里,新增及更换配变27台;新建及改造农村低电线路5。64公里。新开通27个通村客车线路,实现“村村通”客车全覆盖,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第五轮‘三万活动’先进区”。牛舒线改造完成。太和镇范围内的管道天燃气项目正在实施。建成公租房100套。目前,“十件实事”工程已完成投资2亿元。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共投入扶贫资金470万元,52个行政村、1。54万人受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效果明显,社会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创新,基本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网、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三网”融合。安全生产实现零事故。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共进。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文化、计生、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事业实现新发展。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一方面受国内经济下行和政策形势影响,多数企业产销不旺;另一方面全区退出一般工业,引进新的工业项目门槛抬高,老企业技改扩规动力不足。二是新上项目不多,在建项目进展不快,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率不高,政策性项目和资金争取不够。三是生态产业规模偏小,质量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和带动效应。四是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尚不健全,生活保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社会事业发展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国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五个发展”理念和“三维”纲要,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质效兼取”, 更加主动认识、把握和引领新常态,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总目标,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生态立区、旅游活区、特色强区”三大战略,突出“一心两翼”,以综合改革、项目建设、平台建设、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建设为载体,转方式调结构,抓市场促活力,强基础惠民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以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扩大开放为重点促进动力转换,更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招商引资增长20%,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 %、9 %。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之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示范新高地
跟进落实国家、省市级生态补偿制度,推进《梁子湖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梁子湖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的实施。严格落实“三个严禁”,进一步提高“三同时”执行率,全面退出一般工业。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工程,深入开展集镇污水厂建设、实施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湖泊湿地保护、入湖河道清淤治理等工程,加强重点区域生态建设,确保梁子湖生态安全。做好“多规合一”工作,加强生态创建工程,加快深入实施梁子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继续推进辖区大气质量改善,切实推进总量减排工作。深入推进梧桐湖绿色示范区建设,加快涂家垴镇先行先试区建设。加快推进沼山镇、东沟镇、梧桐湖新区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扩大美丽乡村建设履盖面,加快生态镇、生态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和宜居村庄创建步伐,争取成功创建一批省级、国家级生态村、宜居村庄。
(二)推动产业升级,夯实发展根基
进一步加快推进“三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支持生态农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大力推行农业部“三品一标”农产品名牌评定。加强与生态文明公司以及港中旅等知名旅游企业的对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加强旅游环境整治力度,举办好梁子湖捕鱼旅游节和蓝莓节、荷花节、胡柚节等节庆活动,新开发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及线路,大力宣传壮大梁子湖山水乡愁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梁子湖区生态优势和梧桐湖新区产业集聚优势,以健康物联网项目为依托,推进高端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大众创业园等产业发展,着力培育科研、教育、环保、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在梧桐湖新区落地,跟踪“互联网+”等新概念,承接光谷产业转移,形成新兴产业集聚。
(三)狠抓争资立项,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强化招商引资。重点围绕旅游、农业、文化创意和高端服务等产业招商,抓好健康物联网、百岁山矿泉水、腾讯职业培训学院、华师梧桐湖学校、知音漫客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强与省联投、梧桐湖公司和生态文明公司对接,加强与国开行融资对接力度,围绕200个项目、1000亿元投资目标,继续加大“十三五”项目策划和申报力度。积极储备一批能够拉长产业链的龙头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不断完善项目储备库,力争一大批项目列入开工计划。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动态管理,加强与国家、省市项目规划对接,力争更多重大项目挤入中省盘子,实现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序接替。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全力推动三鼎科技蒙脱石加工、胡柚加工、华夏学院等已签合同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围绕不低于50亿元投资总目标、不少于60个项目建设总任务,深入推进梧桐湖新区建设。力促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实现15家入园企业投产营业,高新周边商服地块实现高端商业落户。以2016年18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重点项目全程跟踪督查、全程协调服务,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四)推进重点改革,释放绿色发展活力
全力推进综改项目实施、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以综合联审平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清理、优化行政许可、行政权力事项,减少办事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入推进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极力破解征地、失地农民保障等方面制约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强化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提升产业开放合作水平,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争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绿色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完善1+8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模式,创新新社区网格化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已建成社区的综合管理水平。推广运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五)坚持共享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统筹解决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重点推动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精准扶贫等领域建设,
落实“区级干部包村、全体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好鄂咸高速、铁山至六十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铁贺线太和段道路刷黑煞尾工程、牛石至宅俊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协调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强力推进太和水厂新建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及配套建设。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组织好“春风行动”等活动,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继续实施“改薄”计划,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快幼儿园建设步伐。启动实施涂家垴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加强和改善卫生计生工作。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先保后征”政策,稳步推进全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农村福利院建设,逐步提高“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水平,加快建立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各位代表,全面改革开出创新路,跨越发展绘成锦绣图。在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创新实干、攻坚克难,为把我区早日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主办:中共梁子湖区委员会,梁子湖区人民政府;主管:中共梁子湖区委宣传部;承办:梁子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梁子湖区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4044号-1 鄂公网安备:42070202000022
联系人:刘迎春 联系电话:027-60699886 网站标识:4207020001
网站地图 点击总量:

线下政府信息查询地址、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梁子湖区人民政府

单位地址: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区府路1号

联系人:区政府办

联系电话:027-60699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