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我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一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立足园本教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我园于2024年10月23日起开展了为期5天的数学领域“同课异构”教师教学评比活动。
此次活动以“同课异构”的模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取课题,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从孩子的兴趣入手,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精心准备。执教老师在活动前,围绕本学段的教学目标、活动组织策略等深入挖掘、分析教材,进行精心备课、细心研课、耐心磨课,有效预设问题,力求“同”样内容,“异”样精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风采各异的活动吧!
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游戏、操作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小班组两位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来获取有关圆形的科学经验;在游戏、探索中去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数形成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基础和关键的一个内容,对幼儿建立良好的数概念起重要作用。
中班组四位教师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在复习5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6、7的形成。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操作学习的乐趣,实现做中学,乐中学,在游戏中扩展数形成的经验,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自然测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活动。大班组的四位教师遵循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问题情景、游戏与生活有机结合,用丰富的材料,开放式的操作及生动有趣的提问,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探索,一堂活动下来孩子们兴趣满满,体验到了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结束后,执教教师分别从自己的活动目标设定与达成情况、活动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及说明。在评课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所疑所思,在和而有序的交流声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同样的课题,不同的风格;同样的课程,不同的教法;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设计;同样的期望,不同的精彩;同探讨,共成长,收获了别样精彩,也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注入了新的动力。
活动最后,我园保教主任刘婷带领大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对本次园本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本次活动的亮点并从“同课异构”的意义和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她指出:“同课异构”不仅能激发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智慧,还能促进教师深度研究、引发多样化教学策略的探讨,更能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育理念同中有异,异中求同,此次"同课异构"活动通过备课、观摩、研讨、交流、学习、反思的形式,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教学风采的平台,同时也为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们将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效促进我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园将始终秉承“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理念,常态化地开展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