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稳住经济发展大盘。一是经济指标稳中有进。2024年,园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73亿元。其中税收完成3.72亿元,非税完成0.1亿元。1-11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7亿元,同比增长10.7%;工业总产值完成1.22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3.77亿元,同比增长195%。二是招商引资久久为功。立足园区发展定位,创新招商模式。完成武汉众楷科技光纤项目、易达云科技华中总部和运营中心项目、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梧桐湖新校区项目、湖北七妙食品加工产业园、梁子湖区教培基地三期(市委党校)项目、梁子湖区水草绿色产业基地项目、贵州习湖酒厂华中区就业基地项目一期等招商引资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4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69%,总投资65.3亿元。其中已完成注册项目12个,备案项目9个,开工项目8个。重点跟踪维维安稀土合金、梁子湖区孵化基地、国广顺能移动充电桩、丞士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项目。三是科创发展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持续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园区累计投入科技创新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扶持30余家科创企业发展。共培育规上工业3家、规上服务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东湖高新创意城52家科技企业基本完成鄂州市科小企业申报,入选2023年度鄂州市高层次人才“梧桐计划”项目1个,入选2024年度拟认定“光谷瞪羚”企业名单2个,瑞华制药、福灿电子2家企业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去年引进的湖北亿玛科技今年产值达3亿以上,逐渐成长为鄂州市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聚集新城建设发展。一是征地拆迁有条不紊。积极谋划大学地块,迅速启动园区存量用地清理工作,今年拆除房屋696栋,拆除面积18.2万㎡。分5批次开展商品房安置分配,累计安置房屋808套。二是高校招引有序推进。锚定签约2-3所高校、动工1-2所高校目标任务,推动武汉科技大学梧桐湖新校区、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梧桐湖新校区2所高校签约。9月26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梧桐湖校区正式动工。12月16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梧桐湖新校区一期工程首次封顶,计划202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三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高新八路一期、月山湖大道东段建成通车,六十村河东公路扩宽刷黑完成,高新八路二期、红莲大道扩宽正在加快建设中。梁湖良品、亿玛二期、林待秋学校二期、梧桐湖第二学校、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梧桐湖校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亿玛一期、区人民医院、市委党校梧桐湖校区等重点项目完成竣工,磨刀矶外塝塘绿色稻虾混养产业基地一期、磨刀矶退耕还湿水草种植产业基地、六十村农文旅设施建设等6个乡村振兴项目成功完成建设,凤栖绿洲生态文明博览园成功创建4A景区。
(三)持续擦亮生态底色。一是合力守护一方净水。以梁子湖大保护为核心,深入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组织各村(社区)开展10次护湖(河)活动,实施“围网种草”工程2200亩,对大寨港、南湖港、六十港等小微水系清淤清草18000余米。开展长港河水域环境专项整治,清理菜园50余亩,取缔霸王罾、迷魂阵20余部,渔船上岸20余艘。积极开展排污口整治,清退转产182亩渔业养殖,完成外塝堤湿地公园1200余亩还湖退耕,全面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和河湖生态面貌。二是强化城市防污治理。通过污水管网、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提升污水治理能力。常态化利用无人机进行秸秆禁烧巡飞巡查83次,飞行104公里,发现53处火点、76处黑斑均已整改到位。三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加速推动河东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占补平衡落实机制,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的日常管理。整改完成55个疑似非耕地图斑,面积442.9亩,复查园区去年存在的43处397.69亩撂荒耕地图斑完成全部复耕复种,进一步增强园区耕地保护意识。
(四)激发文明创建活力。一是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充分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以政府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发布各类信息159篇,设置文明城市建设宣传栏10余处,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升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学雷锋志愿服务、“全民阅读”等系列文明活动37场,推动移风易俗公示栏、红白理事会、乡规民约全覆盖,引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20余场次。二是体旅融合持续深化。圆满举办半程马拉松、“里程100”自行车嘉年华、湖光骑遇节暨梁子湖100K自行车嘉年华、格鲁伯第六届小马拉松等大型文体赛事,吸引6000余人参与竞技,奋力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湖北铁三项目基地选址南一岛,进一步擦亮梧桐湖“运动之城”名片。三是传统文化焕发光彩。全力推进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做好非遗项目逐级申报工作。常态化开展园区10个文物保护单位巡查检查工作,成立雕花剪纸传承、创新设计开发、文化推广交流队伍3支。打造麦秆画培训教育基地和廉政一条街,深度融合“梧桐湖乡土剧团、月山龙灯”等民间文化,月山跽龙被评为市级非遗文化项目,雕花剪纸传习基地正式授牌。
(五)有效增进民生福祉。一是用心办好民生实事。试点推广“虚拟综窗”远程视频帮办服务,简化办事流程,降低群众办事成本,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不定期发布企业招聘信息150余次,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市、区大型招聘会“春风行动”9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56笔208720元,帮助13名困难家庭大学生“圆梦大学”。关心关怀残障人士,为450名残疾人购买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为园区内101名精神病障碍患者进行上门体检。二是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发动党员群众1500余人次积极参与“清洁家园”行动,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成功整治乱搭乱建16处、乱堆乱放165处、乱拉乱接19处,清运垃圾100余吨,园区面貌焕然一新。三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以“横二”、“纵一”道路建设项目为抓手,扎实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维修红莲大道、凤凰大道、府前湖路、月山湖大道等路段破损道路48处,维修面积约4860㎡,增设陶侃路3468㎡减速带,营造安全、畅通的通行环境。持续推动教育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正式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第三幼儿园,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教育提质、医疗升级。梧桐湖社区共享厨房建成投入使用,六十社区天然气管道安装有序进行,商品房安置小区分配共享菜园197块,优化301、302微循环公交路线,同时积极谋划小区商超、电动车充电桩等配套服务,全面运营生态文明馆、游泳馆、加油站,托起居民稳稳幸福感。
(六)坚决筑牢平安防线。一是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充分利用标语、横幅、户外显示屏、村村响、微信群等广泛宣传,今年以来园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更新宣传栏24处,制作扫黑除恶展板14个,发放印有平安建设、扫黑除恶、反邪教、禁毒、电信防诈骗的小物件2000余份,发动宣传车80余次,在各村(社区)、学校创办法治大讲堂9次。在重点单位、重点领域、重点部位、村(社区)安装调整“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探头点位43个。接访群众来访56批次125人,通过人民调解化解17起。二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以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为载体,为群众办理公共服务事项198件,化解矛盾纠纷47件,化解率100%,排查安全隐患13条,上报涉稳事件1件,走访服务重点关注人群715人次。依托阳光信访平台、12345市长热线等渠道受理群众诉求1005起,办结处理966起,其余39件正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速办理中。三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线下发放各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宣传册2000余册,张贴宣传海报500余张,线上及时推送并转发国内外事故案例300余条,努力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组织园区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7起,覆盖群众达1300余人。加大排查力度,巡查生产经营租(住)村(居)民自建房、“九小场所”等345家次,发现安全隐患135处,已整改隐患130处。对辖区建筑企业、燃气公司、加油站等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常态化监管,共查处隐患问题1023条,整改1015条,隐患整改率99%。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34份,《整改复查意见书》33份,《强制措施决定书》2份,力求做到隐患整改项项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做好党的思想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夯实意识形态的政治责任,跟评和转发重大重点新闻信息2800余条,正确引导舆论。开展工委中心组学习17次、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15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28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题宣讲17场,涉及听众1600余人。通过周四夜学活动,学习党风廉政教育相关文件15份,开展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宣讲、测试各1次,组织廉政教育主题活动4次,切实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二是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讲党课3次,工委班子成员带队去村(社区)调研重点工作开展情况3次、督查指导党建工作6次,面对面、点对点指导督促基层党建工作。完善村级“五比”考核办法和细则,完成“五比”考核先进基层党组织申报,制定鲊洲村丙类党组织整顿方案,完成鲊洲村党组织书记补选工作,加速推进“村改社区”。三是严明党的纪律建设。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受理处置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线索28条,组织处理17条,立案10人。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提升监督质效,立案25人,组织处理21人次,诫勉8人,处分13人。开展会风会纪、上班纪律及中餐饮酒等专项督查,制发通报3次。四是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全面提升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开展宗教场所、民间信仰场所、信教群众全面摸排4次,开展宗教场所供奉牌位摸排5次,开展严防未成年人进宗教场所检查督查20次。以党外知识分子“同心乐龄”实践创新基地为载体,探索培育“ 新阶层新力量 ”“汇聚汇智”等2个统战品牌,推动基层统战与共同缔造深度融合。规范2家基层统战实践创新基地运行,联合成员单位、统战团体、商会、乡贤组织开展学习交流、调查研究、社会服务等活动10余场。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抢抓武汉新城战略机遇,聚焦大学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生态修复工程等重要领域,配齐配强专班队伍,健全项目跟踪机制,做好项目协调服务。继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水系整治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横二”“纵一”道路、北产业园、贵州习湖酒厂、水草绿色产业基地、产业孵化基地、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梧桐湖校区、梧桐湖第二学校、湖北七妙食品、赛格瑞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以赴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二)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千村精品、万村美丽”阶段,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持续推进“清洁家园”工作,加快打造以磨刀矶节制闸湾、月山村大包湾为代表的长港河流域精品村湾。深化农文旅融合,已凤栖绿洲生态文明博览园4A景区为抓手,串联生态文明馆、环湖绿道、磨刀矶湿地公园等文旅线路,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做活“水草+”发展大文章,推动水草种植产业发展壮大,实现转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
(三)持续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树牢“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做好项目入库纳统指导,集中优势资源扶持头部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以华科鄂州工研院为平台,以东湖高新创意城、北产业园为载体,充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现代科技产业集群,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效能。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省、市、区相关政策支持,努力争取更高层面的科技激励。
(四)扎实做好民生实事工作。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 持续深化“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力解决园区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驻村帮扶工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立足园区基础特色,做实“巧巧社会治理工作室”,推动各村(社区)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多功能服务体系。认真落实防汛抗旱、河湖长制、林长制、耕地保护、生态捕捞等相关工作,持续改善园区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园区。
(五)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教育引导园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结合“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深入开展干部夜校、思想大武装评比等多样式活动,促进广大干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真学真信、细照笃行。全面推行党员“三三制”积分管理,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在各项急难险重工作中的冲锋效应。
![]() |
主办:中共梁子湖区委员会,梁子湖区人民政府;主管:中共梁子湖区委宣传部;承办:梁子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梁子湖区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4044号-1 鄂公网安备:42070202000022 联系人:刘迎春 联系电话:027-60699886 网站标识:4207020001 网站地图 点击总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