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对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答复

日期:2024-09-05

                               B 

  杨莲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梁子湖区乡村建设发展方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规划先行、分步施策;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立足农村、农民自愿;建管并重、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合理布局,推进乡村和美示范。 

  (一)大力推动县域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十大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推动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 

  1.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通过“以镇带村、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方式,构建“核心学校+成员学校”的办学格局,努力实现共同发展、整体做强、全面提高。其中义务教育学校47所,组建15个共建型教联体,纳入教联体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占比率100%。制订绩效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绩效目标考核,促进幼儿园不断提高办园质量。加强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园舍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接送车辆安全、活动安全等工作的管理,构建和完善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幼儿园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优化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实现处方自由流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药械统一管理,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流通。制定了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提请组建医共体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医共体总院,提出医共体总院班子及内设机构人员组成。构建以区人民医院牵头的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区中医诊疗中心,积极争取医保资金在总额预付上支持,全区9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落实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投资7000万元,建设康复楼、感染性疾病楼4栋楼房,设置床位100张,预计整将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 

  3.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区6个乡镇卫生院与6家福利院签订了医疗健康养老协议书,机构签约服务率达100%。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7.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85.2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待遇提高至185 元。2家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提档升级、1家乡镇养老综合体建设、1家老年人“幸福食堂”和180户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等,以及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供养中心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工程。2024年全部建设项目预计投入资金285万多元,目前1家老人年“幸福食堂”已完成建设,计划进入试运营阶段。 

  4.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积极申报省、市级非遗项目,引导我区非遗项目参加省市区文旅活动展销,已完成我区12个区级非遗项目申报市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申报省级非遗项目申报。挖掘弘扬鄂楚文化、三国文化、张体书法文化、渔业文化,加强乡村文物保护力度,扶持梁子湖乡土文化人才,传承好了麦杆画、穿花龙舟、牌子锣、玉莲环等民间文化艺术,讲好梁子湖故事、展示梁子湖形象,全面提升梁子湖区全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推广具有梁子湖特色的湖鲜美食菜肴和风味小吃。 

  (二)坚持绿色发展壮大生态经济。我区始终把生态作为最大的优势和基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长效保障“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加快转化。树立“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发展绿色产业。 

  1.推进科技创新。中科院鄂州量子工业技术研究院、华科半导体深紫外光电器件研究中心、鄂州精密测量创新中心等相继入驻,吸引生命健康、清洁能源、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65个科研创新团队、73个科技创新企业及近1100名高科技人才创业就业,中部医疗正式投产,深紫科技、芯安智能、微生元、赛格瑞等高科技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项,注册中小型科技企业22家,申报成功高新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登记备案2件。梧桐湖新区入选首批湖北科技小镇,逐渐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2.市场品牌不断唱响。打响了“梁湖良品”等多个“梁”字头知名农产品品牌。湖北吴都酒业梁子湖苦荞酒•紫乔荣获“2019湘鄂赣渝闽桂滇粤白酒质量检评优质产品”称号,梁子湖绿色食品“航都”牌胡柚白兰地酒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特色农产品”称号,“沼山胡柚”获湖北首届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优秀奖。我区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贡献单位”称号。 

  3.坚持发展生态经济。依托区城投公司成立梁子湖水草产业发展公司,引进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市昌达公司等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水生植物种植基地,与合作社开展技术咨询、订单销售等合作,培育水草种植经营主体,在梁子湖流域广泛发展水草种植产业预计2024年全年涉及水草销售和种植业务金额达5000万元,2025年产值突破亿元。实施水草+产业发展战略,构建以种养殖及深加工、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建设、景观旅游研学、文创产品开发销售等二三产带动水草种养殖的发展模式。 

  4.农旅融合深度推进。着力培育了一批集生态观光、农(渔)事体验、果蔬采摘、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等一体的综合性农(渔)家乐基地。挖掘弘扬鄂楚文化、三国文化、张体书法文化、渔业文化。推广具有梁子湖特色的湖鲜美食菜肴和风味小吃。扶持梁子湖乡土文化人才,传承好麦杆画、穿花龙舟、牌子锣、玉莲环等民间文化艺术,讲好梁子湖故事、展示梁子湖形象,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农旅融合,挖掘推广武昌鱼、梁子湖螃蟹等品牌资源,推广“农家乐+后备箱”模式,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渔业。依托幕阜山户外休闲带、环湖绿道、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精品旅游轴线。因地制宜地举办胡柚节、蓝莓节、赏荷节等多项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5.全力发展全域旅游。我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文明馆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成功创建半岛计划、铜铁海2家3A级景区。围绕我区文旅优势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湖北文旅等企业和梁子岛国际医养游等项目为依托打造梁子湖水生态产业园区,梁子岛国际医养游项目已于今年6月开工,该园区为省发改委认定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024年成功举办半程马拉松赛事、梁子岛首届风筝节、涂家垴镇第十届蓝莓节等文旅活动,2024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15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9亿元。 

  (三)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梁子湖区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促进就地城镇化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推进大湖+小流域治理、营造水乡理想空间格局、做足水文章畅通“两山”转化通道、提升以高校和旅游为核心的服务功能、推动各类人群向城市集聚等重点工作明确了重点任务。同时,积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城乡一体化。谋划实施污水管网升级、老旧小区改造、交通路网升级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个,预计投资46.89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4.5亿元,并结合上级政策投向积极争取支持,2024年已为6个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治理优化环境等项目成功争取专项债资金6.24亿元,为7个相关项目申请国债、中央预算资金6.22亿元。 

  区委、区政府立足于生态区、农业区的区情,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高起点启动区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在全市率先拿出“1+6”试点方案,制定乡村振兴任务表、路线图,高位推进、挂图作战。出台了《梁子湖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25)》、《梁子湖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关于大力实施“百千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我区乡村建设工作方向。要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主抓手,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大力推进产业间跨界配置、渗透重组,将基地变景区、产业变卖点,把示范带作为体现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主阵地和体现梁子湖城乡统筹、休闲旅游、农旅融合发展成果的典范。 

  二、存在问题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近年来虽然我区取得一定成绩与上级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没有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梁子湖区有有着丰富的鱼蟹、胡柚、湘莲、蓝莓等农特产品资源,但缺乏知名品牌,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深加工和深度开发不足,仍然以卖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够。二是三产融合程度不深。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缓慢,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农宿旅游等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农业、品牌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还不多,宣传推介力度不足、网络销售渠道狭窄等现象较为突出。是农村空心化严重。随着前期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空壳村老龄村等成为普遍现象。我区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常年在外务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导致产业发展政策在一些村难以落实。四是乡村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依然难解。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缺乏,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能力弱,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有能力、有热情的带头人。我区大部分农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导致村级引领能力有所欠缺。五是乡村建设资金不足。虽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大量资金,也积极想办法拓宽资金渠道,但在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资金缺口。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短板。虽然全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民间资本带动不足,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还面临环境治理工作量大面广、治理成本高的现状,后期管护等问题较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健全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加强党管农村工作,破解制约当前三农工作的顽疾,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上新台阶。 

  )强领导,加固责任落实的底板。不折不扣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进一步理顺领导机制,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设立由区委和区政府负责同志领衔的工作专班,形成统一指挥、协同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特别是理顺农业农村局和乡村振兴局职能职责,压实工作责任,协作联动,顶格推进。出台新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办法,使考核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强队伍,加固工作落地的底板。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做强区、镇农业农村队伍,充分发挥区、镇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抓落实的作用。及时优化区农业农村局班子,做实镇(园区)三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强化包保责任机制,区级领导联系的村,要成为全区农村农业工作的示范村;区直部门履行帮扶责任,指导帮扶村理清发展思路,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组织部门联合业务部门做好换届后村干部队伍培训,提升做群众工作、带领群众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 

  )强改革,加固工作保障的底板。一是强化多元投入机制,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做好金融机构整村授信工作,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二是深化农村改革,大胆探索三块地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争取点状供地试点,做实土地保障。三是广育贤才,发挥乡贤理事会和商会作用,通过挂职、购买服务、能人返乡、外地培训等方式,倾力打造一支具有乡土情怀、懂技术、善经营的三农人才队伍。 

  )强根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提质发展生态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有机农业、生态林业奖补政策,补齐农业基础设施不全、农村电商推广不足、品牌效应不高等短板。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基地。着力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做强沼山胡柚、涂镇蓝莓等特色品牌,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岛”,力争“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摘牌。二是全域推进生态旅游。围绕做大做强“山水乡愁”品牌,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民俗旅游产品,挖掘武昌鱼文化、张裕钊文化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举办好蓝莓节、胡柚节、牡丹节、荷花节等乡村节庆活动,按照“互联网+”、“旅游+”模式扩大品牌营销推广。创新开发研学旅游产品,依托华师新校区、华科工研院等院校、科研所及科普教育资源,建设并壮大梁湖碧玉生态园研学旅游基地。加快农旅结合,推进融创汇体育小镇、两湖国际慢城、泉天牡丹花谷、觅见桃花源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强与江夏区深度对接合作,筹划构建环梁子湖旅游联盟,实现大梁子湖生态旅游规划、交通旅游设施、旅游产业发展三个“一体化”,实现大梁子湖旅游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加快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和生态民居改造,精心谋划被征地农民安置点建设,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旅游标准,做好现有美丽村湾点的提档升级和产业导入,以点带面推进示范点建设。是广育贤才发挥乡贤理事会和商会作用,通过挂职、购买服务、能人返乡、外地培训等方式,倾力打造一支具有乡土情怀、懂技术、善经营的三农人才队伍。鼓励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完善政策配套,促进城市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与农村资源有效对接。繁荣乡村文化,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培育文明乡风。 

  最后,再次感谢对梁子湖区乡村工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梁子湖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5日 

  主管领导: 王  伟 ,联系电话: 027-60660099  

  经 办 人: 柯启航 ,联系电话: 027-60660314  

主办:中共梁子湖区委员会,梁子湖区人民政府;主管:中共梁子湖区委宣传部;承办:梁子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梁子湖区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4044号-1 鄂公网安备:42070202000022
联系人:刘迎春 联系电话:027-60699886 网站标识:4207020001
网站地图 点击总量:

线下政府信息查询地址、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梁子湖区人民政府

单位地址: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区府路1号

联系人:区政府办

联系电话:027-60699886